急诊科到乡镇卫生院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近年来,区人民医院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建工作与医护工作深度融合,激活“红色引擎”,鼓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团结一致,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党支部真正成为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斗堡垒。
急诊科党支部:“急”你所急 “救”在身边
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党支部共有14位党员,虽然同处一个科室,但有着不同的分工——医生、护士、救护车司机,相同的使命——争分夺秒、救死扶伤,他们和同事一起串联起了病人的救护链,默契合作,高效运转,帮助病人转危为安。
党员是身份,更是责任。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也是危重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这里总是忙碌而喧嚣——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神情慌张的病人家属,匆忙的步伐……医者仁心、救人为先,他们用专业和敬业打通急救生命的绿色通道,一次次点亮病人生命之光。
“传帮带”是医院的优良传统,每位医护人员都经历了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每位“师父”都曾是“徒弟”,正是由于前辈们毫无保留地耐心带教,让一代代新人逐渐成长为骨干,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继续通过“传帮带”共同发展壮大医护队伍。
对于急诊来说,及时送诊、优质医疗资源接续是转危为安的不二法门。然而,这两点也是限制乡镇急诊水平的两大因素。因此,帮助乡镇卫生院精准识别、快速送诊、及时对接上优质医疗资源是急诊科党支部补齐乡村急救短板的着力点。近年来,他们积极响应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进群众就医获得感的号召,大力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每周组织医生、护士前往我区乡镇卫生院教授乡村医生急诊急救知识与技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异常心电图的识别与快速转诊……一点一滴提升乡镇急诊水平。
多年来,急诊科党支部的脚步踏遍我区各乡镇,他们用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区乡镇卫生院的转诊数量及转诊速度明显提升,让众多乡镇病人得到了更加及时、有效的抢救与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加大,心脏病、高血压、脑卒中等一系列曾普遍存在于中老年群体中的疾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患病人数增多的趋势,这些疾病具有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迫在眉睫。
党员们积极参加急救知识宣传、科普、培训等活动,孜孜不倦地向大众传播急救知识、教授急救技能,倡导大家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与技能,提升突发性意外情况的应对能力,进一步强化院前急救保障能力,让急救“黄金4分钟”为生命筑起一道保护屏障。
虽然繁忙是急诊科的常态,但学无止境,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不断更新、熟练知识技能,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各项工作任务。对此,急诊科党支部结合工作特性,除了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还开展医护业务学习探讨会,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前沿学科知识与技能,不断修炼“内功”,提升急诊水平,力求反应更敏捷、技术更精湛、服务更优良。
多年来,急诊科党支部秉持“争分夺秒、有危必救、优质高效、亲情服务”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担当作为、唯实争先,齐心协力打造科室“金字招牌”,做到了“急”你所急,“救”在身边。
郑曦:负“重”前行用心护“心”
郑曦是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2022年,郑曦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开始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学党史、参观红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党史常学常新,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势单力薄到众志成城,领导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郑曦说,学习党史就像是一次精神洗礼,见证了党的与时俱进、发展壮大,体悟了革命先辈的高尚品质,更加明白了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郑曦所在的心血管内科做的就是“瓷器活儿”——手术创伤小、精密度高、风险高,主要通过介入式诊疗在细窄的心血管内完成手术,容不得半点闪失。每一台介入式手术都需要穿戴重达20余公斤的“铅衣”防止辐射,长期的负重手术加上高度紧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腰椎、颈椎劳损,久而久之,也让郑曦患上了腰椎病、颈椎病。每一场手术下来,常常会汗流浃背、腰酸背痛。“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可以冲淡疲劳和压力。”郑曦说,每当看到病人病情得以缓解,就会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刚来医院实习的时候,郑曦轮岗到心血管内科,亲眼看到医护人员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一幕,他们动作迅速、判断准确、操作熟练,成功化险为夷,挽救了一条生命,这才是真正体现医生价值感的时刻。在那时,郑曦就决定轮岗结束后一定要在心血管内科扎根,成为像同事们一样的人。在此之后,郑曦通过勤学苦练,从曾经的旁观者变成了实操者,用精湛的医术成功救治无数病人。
心血管内科是全院患者年龄较大的科室,平均年龄70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科室的任务和挑战还会加剧。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丰富的临床经验,早已让郑曦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各项手术,但要想科室获得长远发展,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还得注重科研建设。对此,郑曦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进修、交流、竞赛,开阔眼界,精进医技,力争成为学术型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让科室发展再上一层楼。
急性心血管疾病最怕送治不及时,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心肌不可逆转损伤,因此,打造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加强联动,缩短送治时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科室骨干,郑曦积极参加胸痛中心创办,为打造、完善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出谋划策,发展壮大心血管介入治疗团队,提高胸痛高危病人的救治率。
多年来,郑曦屡获嘉奖,连续多年获评“先进个人”“青年骨干”“南川青力量”,在多项技能竞赛中斩获佳绩,曾获评医护技能比赛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项目第一名、重庆市卫生应急技术标兵、重庆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项目二等奖。
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为生命续航 为医院护航
“医院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的敌人是各种病痛疾患,如果把其他科室比作战斗机,我们科室就像是航空母舰,提供后方平台及保障,为生命续航,为医院护航。”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李兵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重症医学科做的是最艰巨的任务——救死,和死神赛跑,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言弃。
抢救,是重症医学科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他们的工作日常。医护人员每天都会经历很多惊心动魄的场景,处理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在时间紧、病情重、命悬一线等多重限制下,用知识、经验、智慧和定力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严守生命的最后一道关卡。
意外,每一个人都不愿意面对,也许一次意外就会让幸福生活戛然而止。有的意外防不胜防,有的意外可以防患于未然,除了全力补救意外导致的生命危险,从源头上预防意外是重症医学科党支部的另一任务。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而农村地区由于习惯烧炭取暖,一旦通风不畅,更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2018年初冬时节,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病人骤增,这个异常现象立马引起了重症医学科的重视,经过综合分析,发现大多数病人是在农村烧炭取暖的老年人和儿童。针对这个情况,党支部紧急召开会议,一起商讨如何有效减少该类事件发生。
商讨决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意识。于是,党员们进行分工合作,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前往我区多个乡镇,组织乡村医生、村民进行集中宣教,告诉大家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同时,邀请媒体录制宣传视频,充分利用各个渠道进行集中宣传。效果立竿见影,一度高居不下的一氧化碳中毒率很快就降下来了。
从那以后,重症医学科党支部每年都会在入冬前集中进行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知识宣讲,不断创新宣传方式,进一步提高宣传覆盖率、知晓率。
“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产党的价值追求,作为党员及医护人员更要把这种理念落实到工作中,立足本职,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李兵说。
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作为我区危重症救治领域的“领头羊”,除了做好院内的传帮带,提升全区危重症救治能力是其又一使命。
对此,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定期对区内二级医院及乡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医疗质量帮扶及等级医院评审帮扶,逐一对各院医疗质量安全、医疗技术、医疗管理能力等进行指导与帮扶,帮助他们提升危重症技术救治能力,从而提升我区整体危重症救治水平,守护一方百姓平安。
陈志红:不忘初心 “医”路向党
今年是陈志红成为急诊科护士的第十年,也是她成为党员的第十年。十年来,从初出茅庐的见习护士逐渐成长为护士长助理,一路走来,她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党员使命,践行入党誓言,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尽善尽美,“医”路向党。
急诊科主要负责外出急救,创伤处理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等工作,每天都要接诊无数交通事故、各种意外伤、转诊转院等各类伤病员,由于面对的大多是急症、突发症、危重症的病人,更加要求医护人员要在脑力和体力高负荷、高强度的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急救工作。
在这样一个对医护专业能力、体能、心理都非常具有考验性的科室连续工作十年,陈志红早已淬炼成钢,从最开始会因病人家属的责备而委屈落泪、辗转反侧,到冷静从容、得心应手地处理各项事务,时间和努力让她破茧成蝶。
“‘急’是我们科室最明显的特征,急诊科护士就像是医院中的‘特种兵’。”陈志红说,每天,急诊科护士都要穿梭于病人、家属、医生之间,行走在护士站、抢救室、治疗室、输液室、清创室、留观室……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高效处理各项任务。因此,我们总是看到急诊科护士要么是在大步快走,要么是在小步快跑。
“我们急诊科更多地起到的是接诊、中转作用,虽然病人在我们科室停留的时间很短,但很容易出现医患纠纷。”陈志红说,在急诊科,常常会遇到心情急切、紧张焦虑、暴躁易怒的病人家属,由于急诊需要按照接诊病人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诊,和其他科室先来后到的就诊顺序不同,也许病情较重的病人送诊时间靠后但却得到了优先治疗。然而,每一位患者家属都希望自家患者最快得到诊治,分诊带来的时间差常常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
当了十年的急诊科护士,陈志红处理过无数类似问题,既要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又要安抚病人家属情绪,充分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医患纠纷,但有时病人家属的冲动和不理解还是难免让大家受委屈,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她深切知道大家在工作中所受的各种委屈。
去年,陈志红成为护士长助理,多年来积累的护理经验成了她协助护士长指导护士们落实工作、把控整个急诊科运作最坚实的基础以及最大的底气。她首先思考的事情就是如何在保证患者满意度的同时,让护士们少受委屈,减少精神内耗,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于是,她按照轻重缓急逐一梳理急诊科需要调整优化的环节,和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对策,希望通过PDCA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逐步提升科室质量管理能力和患者满意度。
陈志红一向是文艺积极分子,乐观开朗,喜欢唱歌跳舞,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作为党员,她更是自告奋勇,主动参加医院组织的红色故事微党课,向党员们娓娓道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讲述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倡导大家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护士和党员两重身份意味着双倍的使命和责任,我将继续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建功立业。”陈志红说。
(本版稿件由记者李佳遥采写,图片由区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