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快递 > 正文

“村超”,为何超火?

发布日期:2023-08-04 16:50

□ 易浩然

近期,贵州省榕江县的村级足球联赛在网上好评如潮,网友甚至冠其为“村超”。经过短视频平台的持续发酵后,“村超”火爆出圈,吸引了数十万游客前往观看,让一个村级足球赛事,俨然成为一场现象级的全民“嘉年华”。

  出圈

近期,榕江县的气温已飙升至三十多摄氏度。不过比天气更火热的,是球赛现场的氛围。在榕江县城北新区体育馆,“超级星期六足球之夜”一天内便吸引了来自本地和外地的数万观众前来观看。火爆的球市让这座球场座无虚席,甚至很多人自带梯子、凳子,只为一睹这一“盛况”。

看球的人群中,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牙牙学语的小孩;有身穿民族服饰的当地村民,也有拿着手机不停记录的外地游客;有敲锣打鼓、摇旗呐喊的专业球迷,也有手捧西瓜、嘴含冰棍的一般观众。热闹非凡的看球氛围,让榕江县的“村超”在网上火爆出圈,一众大咖纷纷下场为其“打call”。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发布推文,称其为“伟大的比赛”。

绰号“范大将军”的前国足队长范志毅隔空喊话,将亲自带队到榕江pk!

……

  缘由

“村超”成功的秘诀也许就源自于它那浓浓的“土味”。全民参与、地方特色以及欢乐的氛围,让著名足球解说员韩乔生不禁感叹:“我报道过世界杯、奥运会等很多国际赛事,但榕江‘村超’真的不一样,太接地气了!”

榕江“村超”的火爆出圈绝非偶然,究其缘由,或许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大容器”带动全民参与。“村超”20支参赛球队的运动员来自各村各寨、各行各业;当地小学生把美食实践课带到赛场,和游客分享榕江美食;广场舞爱好者甚至可以利用比赛间隙跳个“暖场舞”……这让榕江“村超”的球场不只是一次村级联赛的比赛场地,更像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大容器”。它巧妙地将足球比赛、歌舞表演、民俗文化、群众喜好结合起来,既保留了足球赛事的竞技性,也拓宽了文体受众的覆盖面,真正带动了全民参与,让一场足球赛成为一次闹热的“全民狂欢”。

“小球场”汇聚地方特色。榕江县有苗、侗、水、瑶等1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会在“暖场”时间表演自己的特色节目。有与现场观众手拉手跳多耶舞;有挑着土特产品入场的“啦啦队”;有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等最“炫”民族风的表演。这些丰富多彩的演出让“村超”极具特色和辨识度,也让这里的每一场足球赛都是一次精彩纷呈的“民俗盛宴”。

“少套路”回归快乐本质。“村超”的赛事发起、赛程安排、节目表演等都由群众自发组织。这里没有“干瘪”的发言,也没有“走过场”式的文艺演出,更没有吸引眼球的球场丑闻,就连比赛奖品也都是当地的牛羊猪鹅。这别具一格的赛事策划,不仅增加了群众与赛事间的黏性,也将文体活动的娱乐属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足球赛成为广大群众的快乐源泉。

  启示

“村超”的火爆,当然有着不可复制的本土要素,但同时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是不拘一格降“门槛”。每一项体育运动想要健康发展,就不能“自缚手脚”“画地为牢”,成为偏离群众路线的“贵族运动”。“村超”之所以能够出圈,就在于它敢于“破圈”,降低群众参与的“门槛”,同时增加观看的趣味性,借此提高赛事覆盖面和全民参与度。

二是群英荟萃增“看点”。将足球与特色表演结合,让一块小小的足球场成为群英荟萃的大舞台,最终也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村超”的成功,彰显了多元融合的作用,也为文旅部门“打了个样”——善于往单一的赛事活动里加“作料”,可以让体育赛事这一“文化火锅”,“鲜”“美”又“沸腾”。

三是欢声笑语聚“民心”。从榕江九旬侗族老太为本村球队捐钱买水的报道,不难看出“村超”增加当地群众“幸福度”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也证明,一次成功的文体活动,会让老百姓感到十分“舒心”,也能汇聚更多“民心”。

有人说,多一个足球场、篮球场,村里就少一张麻将桌、酒摊子。榕江“村超”的“超火”,为如今“清冷”的中国足球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这值得深思,更值得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