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经典文化 浸润人生”我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中华美德

发布日期:2022-06-24 16:30 来源:南川日报

图①:乾丰镇中心校传统篾艺的传承捡拾家乡味道。

图②:北师大南川附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传承戏曲文化。

图③:隆化职中开设茶艺课程培养学生修身养性。区教委供图

6月13日~16日,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委、区教委主办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先后走进鸣玉镇中心校、石溪镇中心校、太平场镇中心校、乾丰镇中心校、中桥乡中心校、北师大南川附校、德隆镇中心校和洪慈幼儿园8所学校,让孩子们了解优秀戏曲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

  近年来,我区各校通过培训、“请进来,走出去”互相交流等方式,聘请老师帮助指导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融入课堂、融入德育工作,并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系列活动,加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变、变、变!”6月16日,在德隆镇中心校的操场上,一场川剧《变脸吐火》绝技表演引来同学们阵阵欢呼和称赞。当天,“戏曲进校园”活动来到德隆镇中心校,为该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艺术盛宴。

  《最美花旦》表演中,演员们挽青丝、舞水袖,一个活泼的花旦形象呈现眼前;歌舞《赤伶》采用反串形式,把“旦”这一角色体现得淋漓尽致;川剧《梅花颂人间好》反映的民俗风情,有着无与伦比的亲切感和代入感……融合了歌唱、舞蹈、武术、杂技等元素的戏曲文化,让更多的学生见识了戏曲的魅力。

  戏曲进校园是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让年轻一代能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实现戏曲文化传承,每年我区都会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普及戏曲常识,讲述戏曲所承载的中国故事,让孩子们看戏、听戏、学戏、唱戏、爱戏,自觉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

  传统文化融入课堂

  走进石溪镇中心校,大课间活动时,只见操场上不同年级的同学或是做操,或是跳舞,还有的舞动着板凳龙。

  别看他们年纪小,这些手拿板凳龙的孩子们可都是板凳龙舞新一代传承人。

  石溪镇中心校传承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板凳龙融入大课间,由音乐教师和体育教师组成教研组,精心编制了板凳龙歌舞,配齐单人、双人、三人板凳龙,将体育教育和音乐教育有机融合,开发校本课程,发挥板凳龙舞这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

  区教委基教科科长杨涛介绍,课堂教学和文化建设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主阵地,深挖学科德育目标,强化学科德育渗透,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人格。

  宁江小学传承三线建设奋斗精神、黎香湖镇中心校的传统版画、兴隆镇中心校的剪纸手工、太平场镇中心校的象棋课程……近年来,我区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和校本课程建设中,融合加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项目,开发出楹联、书法、板凳龙、粘烙画、陶笛、山歌、美术、艺术工作坊等融合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地域特色文化,用流淌在血脉中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力量。

  发挥传统节日作用

  在端午节前后,我区各学校纷纷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隆化六小、木凉镇中心校、石墙镇中心校等学校开展了“粽情飘香话端午”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中,学生们或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由来,或讲述屈原的爱国故事,或是开展包粽子、品粽子活动。

  近年来,隆化八小更是以“了解我们传统节日”为突破口,充分利用“节日文化”的感化功能,开设了《中国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请”进课堂,让学生从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春节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经典诵读、比赛展览、艺术文化节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