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快讯 > 正文

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集中宣传守护百姓“养老钱”

发布日期:2022-06-22 10:56 来源:南川日报

工作人员为市民宣传讲解保健品诈骗相关知识。 记者 刘晓娟 摄

  本报讯(记者 刘晓娟)6月14日,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集中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通过面对面讲解、发放资料、解答疑问等形式,向过往的市民宣传什么是保健食品,科学认识保健食品,如何选购保健食品以及食品、保健食品宣传陷阱和常见的诈骗套路等知识。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区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科长黄仕祥说,保健食品是用于调节机体机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不以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食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消费者怀疑所购买的保健食品时,要记下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根据产品标签上的批准证书编号或者产品名称,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进行查询。

  需要注意的是,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可替代药品使用。消费者如果发现涉嫌违法经营保健食品的,请积极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委会投诉。投诉举报电话:12315、71422763、12345。

  正确选购保健食品

  如何正确选购保健食品?黄仕祥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应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商场、药店或专卖店购买,不要轻信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不要盲目通过会议销售、电话销售、免费试用等活动购买保健食品,在网上购买保健食品更要注意。

  购买时除了要认准保健食品标志、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号外,还要仔细查看包装上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妥善保管好注有所购保健食品的名称及批号的购物发票或相关凭证。

  保健食品最好在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购买,若是自行购买,购买前应仔细阅读产品标签、说明书,注意产品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根据产品的保健功能,结合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

  谨防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现场,工作人员还为过往的老年人介绍了常见的食品、保健食品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一是“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具有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二是“健康讲座”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

  三是“免费活动”为洗脑。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有些活动还会雇人现身说法,制造争相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让老年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四是“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五是“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黄仕祥提醒,保健品诈骗往往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广大老年人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面对保健品诈骗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保持警戒心理,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如果患病,要主动到医院就医。

  相关链接

  常见诈骗套路

  套路1:“免费送鸡蛋”引人上钩

  通过在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老年人聚集的地方,以免费送鸡蛋、送面条等噱头吸引老年人听讲座,利用一些老年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引人上钩。

  套路2:假办公益活动,行推销之实

  对老年人声称是“免费足疗、免费按摩、免费艾灸”等公益活动,打着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来体验,实则为推销产品作铺垫。

  套路3:失实宣传夸大保健品效果

  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能治老顽疾”“神丹妙药”等幌子,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利用老年人担心健康的心理和缺乏辨别能力,诱骗其购买。

  套路4:先放长线赠送,最后收网销售

  活动前期通常都是讲养生之类的知识,并会赠送养生茶、养生小工具等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但是通常会在其养生讲座的最后一两天,把其推销的产品一次性推出,来捞取老年人的资金。

  套路5:入门先登记,套取个人资料

  进门会让老年人先填写基本信息(姓名、住址、疾病等),趁机聊上几句,一方面培养感情,但更主要是为了套话。比如“大妈您来得真早,自己走过来的啊?”“大妈您气质真好,以前是教师还是干部啊?”看似平常的问题是为了达到复查地址、估算购买力等目的。

  套路6:“专家”“医生”依次上场忽悠

  请“医生”和“专家”给老年人免费体检、看病,讲保健品的成分与效果,引起老年人兴趣。在“专家”和“医生”的双重游说中,一些老年人就会心动,购买产品。销售产品时再给点优惠,如买一个疗程赠一个疗程。利用老年人迷信权威的心理和对健康的迫切追求,推销保健品。

  套路7:关怀陷阱,打亲情牌骗取信任

  通过摸底,对有购买能力,且子女不在身边的确定为重点客户的老人,经常“亲情探访”,以“有缘”为借口,以“干女儿”“干儿子”的名义买水果看望,陪老人聊天,甚至帮老人干家务活,只要老人高兴了,买点保健品不算啥。

  套路8:“免费旅游”实则销售产品

  组织老年消费者“免费旅游”,名义是回馈客户,实际上是“洗脑”,进一步渗透保健品的效果。“大招”是参观生产车间,亲眼看到保健品的生产线,看到“真材实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