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百科 > 正文

挺进敌后:新四军第十六旅在苏浙皖边

发布日期:2022-06-13 09:27 来源:学习强国

1943年9月,日军对苏浙皖边国民党军队控制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苏浙皖边的国民党军队虽数倍于敌,却不战而退,向天目山区后撤。为了牵制敌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收复失地,扩大根据地,新四军第十六旅奉命由苏南抗日根据地向苏浙皖边挺进。1943年10月初,第十六旅在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率领下,从江宁、句容一带出发,穿越溧(水)武(进)公路尾随敌军南进。

11月,王必成率新四军第四十八团解放高淳东坝以后,即进入郎(溪)广(德)长(兴)地区,乘日军回撤、伪军立足未稳之机,以营为单位攻击前进,一边作战,一边进行抗日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12月,郎溪、广德、溧南3个县的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第十六旅先头部队已由广德进至长兴北部的白岘、山门口、狼冲一带。

1944年1月,日伪军被迫从长兴县的槐坎、煤山等地撤退。长兴西北部的白岘、槐坎、煤山、长潮岕至林城桥、大云寺一线,为新四军第十六旅四十八团控制。旅部进驻槐坎乡的仰峰岕,旅军工科、修械所、医院等后方机构也从江宁迁至长兴仰峰岕附近地区。

与此相呼应,江渭清率新四军第四十六团和旅特务营发起溧(水)高(淳)战斗,于1943年11月下旬攻克新桥等日伪据点,毙日军40余名,俘伪军副师长以下160余人,恢复和巩固了溧水、高淳地区。第四十七团也在外围进行了竹赞桥、白马庄、宝堰等战斗,歼伪军3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第四十八团开辟郎广长新区的斗争。

至1944年1月,经过3个月的连续作战,第十六旅收复了宣长公路以北广大农村,初步开辟了郎广长新区。地处苏、浙、皖三省边界的郎广长地区,北连苏皖,南接浙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郎广长地区的中心区域,主要为郎溪、广德县的东部,长兴县的西北部和溧阳县的南部。这里群山连绵,地形险要,有党的工作基础,加上周边地区物产丰富,具有进行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条件。随着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部的南移,苏皖区党委和苏南行署机关也从溧阳、溧水地区移驻长兴县的仰峰岕。这样,仰峰岕成为苏浙皖边区党的领导中心。

1月20日至2月7日,苏皖区党委在苏浙皖边境流动召开扩大会议,地方县委书记和部队团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一年来党的工作和政权建设工作,讨论和确定了1944年的任务,强调要以战斗、生产、整风为中心,认真做好以下工作:(1)巩固老区,建设新区,开辟边区,把建设新解放区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开展对敌军事斗争,拔除一些孤立的和薄弱的日伪军据点,使新老解放区连成一片。(2)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领导好反伪化斗争和春耕生产,巩固抗日统一战线。(3)开展整风学习运动,整顿和巩固党的组织。

这次扩大会议后,苏皖区党委把苏南行政区划分为4个分区,相应地建立4个地委和专员公署。第一行政分区为茅山地区,地委书记汪大铭,专员樊玉林;第二行政分区为太滆地区,地委书记陈立平,专员张之宜;第三行政分区为溧(阳)高(淳)地区,地委书记由第四十六团政委丁麟章兼任,副书记李广,专员朱春苑;第四行政分区为郎广地区,地委书记由第四十八团政委罗维道兼任,副书记朱辉,专员刘烈人,辖郎溪、广德、长兴、溧南4县。此后,郎广长新区在苏皖区党委和苏南4个地委的领导下,系统地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建设。

与此同时,随着第十六旅和苏皖区党委机关的南进,长兴县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43年11月,苏皖区党委从浙西撤往苏南的长兴籍干部中,选调镇(江)句(容)县委副书记李焕、溧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陈练升、宜南区委书记汪寿彭等重返长兴,恢复、整顿党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辟地方工作。他们回到长兴后,联系、依靠原有党员,首先在工作基础较好的六都、煤山、白岘、长潮等地,恢复了党的活动,建立了党的组织。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又在光耀、白阜、港口、里塘、天平、竹园村、环沉等地,陆续恢复了党组织的活动。

李焕

1944年2月,中共长兴县工委成立,李焕任书记,陈练升、汪寿彭为委员,隶属苏南四地委领导。长兴县抗日民主政府随后建立,陈练升任县长。同年5月,中共长兴县工委改为长兴县委。8月,第四行政分区专员刘烈人调任长兴县委书记,李焕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张真为委员、宣传部部长。与此同时,党政基层组织进一步发展。3月至10月,长兴县先后建立了安溪、煤山、合溪、鼎新4个区委和区政府,并在虹溪区设立了办事处。农村基层党支部和乡镇一级政权组织发展到20多个。地方抗日武装陆续建立,长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警卫连,各区建立了区大队,各乡镇建立了乡镇中队。群众工作方面也有发展,许多地方建立了各级农民抗日救国会。煤山、水口等乡镇,还组建了工人抗日救国会。总之,在长兴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得到全面展开,取得了明显成效。

(供稿单位:中共湖州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