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南地区是一块红色的沃土。它北至胶济路,南至陇海路,西界沂河,东临黄海,包括现在鲁苏两省的5市18个县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山东五大战略区之一,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
鲁东南地区人杰地灵,中国共产党和山东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的王尽美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五四运动后他与邓恩铭在济南求学时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发起成立了济南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并出席了中共一大。随后,鲁东南地区一批有志青年,也分别在济南、上海、北京等地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鲁东南特委书记景晓村。
这些有志青年回到家乡,先后成立了一批中共支部、特支、县委、工委、地委等。1932年后,莒南县第一个中共支部——板泉崖支部和第二个支部——王家岭支部先后成立。
1927年后,根据党的八七会议制定的方针,鲁东南地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英勇悲壮的农民暴动,但都失败了,大批暴动者英勇牺牲。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鲁东南地区根据上级指示,派出党员干部到各地,建立和恢复党组织。1938年8月中共鲁东南特委在莒南大店成立,随后相继建立和恢复了一批县级党组织和大批区乡党组织。
同时,在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支队和一一五师部队支持下,先后建立了郯城、郯东北、日照、莒县、莒南等县抗日民主政权。
根据上级发动起义、建立抗日武装的指示,1937年8月后,莒南的谢辉、张子亮、刘瑞卿和何莲峰等人成立了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莒县的郭有邻等人也分别拉起抗日队伍,鲁东南地区到处燃烧起抗日的烽火。
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了民主政权,人民大众第一次当家作主。图为莒南县群众在民主选举县长。
1939年,鲁东南特委改为山东一区党委五地委,1942年又改为滨海地委。随后,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进驻鲁东南地区,使这里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指挥中心。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萧华、陈士榘、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长期在这里工作战斗。山东省武委会、山东省政委会、大鸡烟厂、山东省抗战建国学校、山东画报、山东新华书店、山东抗日实验小学、华东军政大学、山东省政府、滨海地委、滨海区党委、滨海专署、滨海行署、滨海中学等机构和单位相继在莒南成立。
1942年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委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赴延安途中,专程到山东根据地检查指导工作。
根据刘少奇的指示,山东根据地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莒南县和临沭县被山东分局列为减租减息试验县,率先进行减租减息。
鲁东南地区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在党的统战政策影响下,国民党赣榆县县长朱爱周与共产党合作抗日,为国捐躯;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保持了与共产党良好的统战关系;国民党百十一师三三旅旅长万毅与莒南县大队配合进行的王家庄子战斗,被誉为“国共合作抗日的极好典范”;国民党莒县保安旅马骅兄弟和莫正民率部起义,参加八路军;国民党百十一师师长常恩多在病危之际率2000多名官兵起义参加八路军。
1941年夏天,抗大一分校青年队在莒南大店东山与敌人激战,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1年后,日军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蚕食”,鲁东南地区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1939年11月,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和山东纵队一部,一举攻克郯城重镇马头,缴获大批弹药物资。1941年3月,一一五师教二旅和山纵二旅发起青口战役,歼敌800余人。1942年12月19日,莒南县渊子崖村300多名群众,用大刀长矛同全副武装的1000余名日伪军激战一天,歼敌100余人。渊子崖村有140人牺牲,该村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同年9月,临沭县西山村张作洪率村自卫团团员同2000余名日伪军激战,歼敌160余人,张作洪壮烈牺牲。1943年,新四军派往延安学习的干部在赣榆小沙东海与日军巡逻艇激战,队长彭雄和副队长田守尧壮烈牺牲。同年11月,滨海军区在司令员陈士榘、政委符竹庭指挥下发起赣榆战役,攻克敌据点11处,生俘伪和平建国军李亚藩部1200余人,战斗中符竹庭不幸牺牲。1944年8月26日,1500余名日军袭击莒南大山一带,滨海军区六团在团长贺东生指挥下与20倍以上敌人展开激战,救出了1000余名群众,击溃了敌人。
伴随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鲁东南地区的顽固派也不断制造摩擦,逮捕和杀害共产党人和抗日群众。1940年春,胶县动委会主任徐明山和高密县委书记孔楚白先后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杀害。国民党保安十二旅张希贤部也杀害大批共产党员,并将诸城县委书记钮新农逮捕。同时,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利用反动会门组织万仙会向滨海根据地进攻,杀害共产党员和八路军指战员。八路军滨海军区向万仙会发起反击,击溃了万仙会,击毙了万仙会首领。1942年8月至12月,滨海八路军和一一五师在莒南东北部先后发起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毙伤顽军100余人,俘顽军参谋长以下1137人,使莒南成为山东唯一一块既无日伪占区又无顽军占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3年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山东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同时成立了滨海区党委和滨海行署,莒南县也被山东分局确定为试验县。山东分局和滨海区党委切实加强了鲁东南根据地的建设:滨海八路军到柘汪海滩开发盐田、莒南县小山前村郑信带头开荒等事迹被《大众日报》反复报道;中国烟草公司东海分公司在莒南彭家仕沟成立;鲁东南根据地还大力发展纺织业军工业,建起了一批兵工厂、被服厂等。1944年这些经验被推广到山东全省。
山东分局和滨海区党委还切实加强了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山东实验剧团以莒南县刘家扁山刘纪湘说服父母、岳父母和妻子,带头参军的事例为原型,创作话剧《过关》,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广泛演出。1943年庄户学在莒南县刘家莲子坡创建。山东抗日实验小学和滨海中学先后于1941年和1943年在莒南县石门涧村成立。1944年山东抗战建国学院在莒南县北大官庄村成立。1943年7月,山东画报在莒南何家店村创刊。山东大药房和滨海平民医院也先后在莒南成立。
滨海区党委还大力加强了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大力开展了拥军爱民运动。鲁东南根据地广泛开展大参军运动,1944年仅莒南县一次就完成参军任务的425%。
1939年日军队鲁中六一大“扫荡”后,泰石公路以北转入地下斗争。在党的领导下,鲁东南地区泰石路以北部分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地下斗争。
1944年,八路军山东军区和滨海军区先后发起讨伐伪军朱信斋、吴化文、李永平、赵保原、张步云、梁仲亭等的攻势作战,生擒了朱信斋和梁仲亭,击毙了赵保原,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促使伪军张希贤率部反正起义参加八路军,先后解放了莒县、胶县、诸城、日照、郯城等县。1945年8月11日,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在莒南大店连夜召开高级干部会议,部署大反攻等。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莒南大店成立。
1945年8月26日,八路军山东军区发起解放临沂城的战斗,经26天激战,解放了鲁南重镇临沂城。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擅自撕毁和平协议,发起全国内战。鲁东南军民开展了大参军和动员人民支援前线的运动,仅莒南县组织的支前担运队就有6000余人组成,由莒南县委宣传部部长王健英任政委。莒南担运队先后参加了鲁南、南麻临朐、高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和解放江苏南京、福建福州、上海、浙江杭州等战役战斗,荣获“钢铁担运队”称号。与此同时,鲁东南地区根据中央指示,广泛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1948年起,根据中央指示,鲁东南地区选调大批干部随解放军主力部队一起渡江,到南方新解放区,参加新区建设,为南方新区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取得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据不完全统计,仅鲁东南地区就有近20万优秀儿女为国捐躯,血洒疆场。
(来源: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