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百科 > 正文

着力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发布日期:2022-12-01 20:39 来源:南川日报

  ■ 黄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也是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功能齐备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汇聚教育、科技、人才的强大合力,更好地为科教兴国战略贡献高校力量。

  要以育人为本,发力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科教兴国,教育为本。高校基础性支撑力量的发挥就是要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一是高校人才培养要以德为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要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高校师生深刻领悟当前的历史机遇与责任使命,激发奋斗拼搏的强大内生动力。二是高校人才培养要契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人才布局。研究型大学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应用型大学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三是高校人才培养需要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以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和支撑人才培养为导向,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激励教师双向奔赴,引导教师潜心学术、倾心育人。

  要以科技为体,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高校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肩负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一要秉持科教融汇理念,开展科研育人,把高水平科学实践训练作为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实现科研优势与育人效能的相互转化,形成全员参与、全程闭环、全方位融合的科研育人新形态。二要立足于区域资源基础和高校专业优势,推动校企创新合作,实现高校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基于地方支柱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和高校育人资源,促进高校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瞄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攻关,有力支撑产业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三要深入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前沿学术突破、具备领先优势、形成学校特色。要提高高校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增强科技研发能力;要发扬胸怀祖国、敢为人先、潜心研究、集智攻关的科学家精神,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

  要以创新为魂,助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形成创新生态是高校创新力量的重要内容。一是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加强“本硕博”贯通培养,实行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完善研究生分类选拔、培养、评价机制,支持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参与“高精尖缺”领域的钻研探索,激发学生对学术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二是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和原创性基础研究攻坚战,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强科技创新。学校要用好政策“指挥棒”,调节好学术导向研究与任务导向研究,独立建制有组织科研机构,合理配置内部优质资源。教师要主动对接,调节好学术兴趣与现实需求,在学科交叉领域寻求新突破。三是持续深化机制改革,强化人文关怀,构建创新生态。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和学术成果分类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和科研各按步伐、共同发展;深化学生评价改革,以德为先、分类激励、全面发展;增强对人才的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让青年学者潜心学术研究、厚积学术底蕴,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做乘法。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